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汇文中学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组成员、主编之一胡云婉。胡老师指出依据2000年《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中:“政治科高考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考生应能:……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在高考总复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定要精通理论高考尽管注重考查能力,但知识是基础,是载体。如果不掌握知识,就等于过河没有桥或船。只有牢固地掌握知识、精通理论,才能准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精通理论的具体要求是:
首先,要掌握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门课的知识体系和主要内容。如哲学,应该着重掌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关系可以展开为四句话。即世界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进而知晓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人是怎样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正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才涉及其价值观、人生观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根本区别,即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18个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18个哲学原理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科学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只有熟练地掌握18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才能根据试题要求,选择恰当的原理,理例结合地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其次,要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对考核的知识点的复习不能停留在孤立的重复上,而应牢固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政治学,应该掌握诸如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关系。经济学应该掌握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格的关系(见附图)。只有牢固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达到政治科高考的能力要求,从而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
再次,务将易混、易错、易出问题的知识弄懂、搞清。如经济学务必搞清劳动生产率分为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两种。当个别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不变,同一时间产品的价值总量增大,因而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小(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一时间产品的价值总量不变,从而使社会财富增加。再如,务必搞清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驾驭选择题和辨析题的能力。
(未完待续)